{讀書心得}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

開始理財的人生?

開始閱讀理財書籍,是在進入保險業之後。

在接受保險公司一連串的教育訓練後,開始對保險跟理財的關係,產生質疑。

也在找了一些資料後,開始讀書,還有印象當時看到的就是這本書,{第一次領薪水讓該懂的理財方法}

後來也跟朋友分享,一些書中的內容,例如72法則談複利,還有微笑曲線。

但這本書對33歲當時的我,最大的影響是人生不用絕望。

就算現在收入還不高,但只要願意學理財,就可以在往後的人生追上。

作者4x歲才開始學理財,也在60歲前完成一定的財富自由。

透過一定的計算,就可以把人生一些必須的東西算出來,也可以弄懂到底怎麼做?就可以不害怕沒有錢。

(我現在比較害怕失智,失去腦袋就賺不了錢)

那麼現在就來聊聊,這本書的一些內容。

台灣的歷史,在過去30年間,股市上過萬點,也跌到4千點左右。上上下下的公司很多,也很多人套牢、自殺。更多的人是聽信名牌。

作者一開始就說,他質疑一般市面上的方法,覺得沒人告訴他,什麼是一間公司的價值。

他決定投資後,採取“評估價值”的方法。

投資前,要先有策略,除了評估公司的價值外,還要做好資產配置,就是將投資的部位,分成債券跟股票。

為何要理財、投資?作者認為,勤奮工作跟財富並不會劃上等號。在取得理財觀念,跟工具後,他決定把他的過程分享出來。

投資要看報酬率


在可以承受的風險內,盡量提升投資報酬率。


第一章


人生要有好的財務規畫


理財分成四塊,收入分配、支出管理、貸款管理、投資管理。在這四塊外,還要包上一層“風險規劃”


投資要趁早,金額小也好


趁早開始報酬好,金額雖小練習好。但在準備好“緊急預備金”後,再開始。


收入分配,三三三?


收入分成三份,分成五份的方法,報章媒體上常見,但作者認為,找自己適合的方法,不停的微調就好。


支出管理,編、記、管


編預算。事先計畫支出。

記帳:事後記錄支出。

管理支出:調整支出習慣。

這邊就是,先算要支出那些部分,再記下實際的支出。兩邊對照後,發覺那邊是可以調整的。一次只調一點點。

風險與報酬成正比


低風險高報酬的,通常是騙人的。但風險與報酬都可以自己調整。


保險很重要。有保險就不會恐懼未來


*我說保險,如果保費讓你感到恐懼,那你要好好思考到底買了什麼?


第二章


 通膨、投資報酬率、年化投資報酬率、複利、72法則、現值/終值


簡單說一下72法則。72/利率=本金倍增需要的期數。

100萬本金,放12%一年期定存。72/12=6年就可領回200萬(含本金)


穩健且暢通的現金流量,是投資成敗的關鍵


第三章


買個檔基金,倒不如買指數型基金


ETF長期向上趨勢的,才適合長期持有。


定期定額+微笑曲線


就是攤平成本,等待高價。投資要短期操作,成本就很重要。價格向下,定額買的單位就多,價格向上,定額買的單位就少。定期定額就可以攤平成本。

債券打底,股票獲利


債券的優點,獲利>定存,風險<股票


買債券要看公司信用評等


第四章


資產配置要避開相關性


第五章


買房或租房?教你怎麼算。


心得感想


距離上次看這本書至少有一年以上的時間了,至今還記得的觀念有“72法則”、“微笑曲線”。

書中帶到很多excel的表格,這些表格也可以在作者的網站上,免費下載。

書中提到很多的算式,我都在考“投資型證照”時,重新學習。目前實際上還是少用。隨後在讀部分書籍時,也有看到同樣的東西,這些公式在價值投資時,還很常用。

而微笑曲線的成本攤平,在許多地方都可以應用,只要是想低買高賣的產品都可以。

從這本書開始至今的觀念,混合著很多東西,就順著一本本的書,來慢慢跟大家聊。

也是這些觀念,讓我慢慢對人生不會絕望。

如果你年過30,沒什麼理財觀念,還是投資失利的。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入門,只要挑看得懂的看就好!

雖然我後來看透一件事,可以40歲再學理財,那是作者本身的資質很好!而且自身賺錢的能力一定很不錯。

所以學理財的同時,也要增加自身能力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