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觀察日誌}內容只要加點料,就很不一樣!iphone12/1大當機,給的啟示

2017年12/2 台灣時間的凌晨。

我從睡夢中驚醒,吵醒我的是臉書的群組。

通常凌晨1點多,我大概都已經睡2~3小時了。

這天醒來後,就坐在電腦前,查些資料,看訊息。

約莫過10分鐘後,發現iphone怪怪的,每1分鐘都有振動。

但沒有任何訊息進來。

畫面還會自動黑屏。




我用的款式是iphone 6s,在前些日子系統升級成ios11

而這次的大當機,主要發生在ios11的版本上。

在當機的當下,我只想說,更新一下系統應該就好。(當下最新版本是11.1.2)

就在下載更新檔的過程中,網路即時出現“iphone大當機”的新聞。

新聞中寫著,有些人是在12/1更新系統後發生(11.1.2)

而11.1.2就是我想更新的版本,沒想到它無法解決我的問題(一樣黑屏)

在災情發生的當下,PTT就有人群聚,並分享他們的解決方案

我在嘗試網友提供的解決方案後,就可以正常使用了。

隨後在我的臉書,發了下面的內容:



12/2上班後,跟同事聊起這件事。

大多數的同事都拿iphone居多,但他們沒發生相關情況。可喜可賀。(我的信仰值是太高還是太低嗎?)

12/2下午,有朋友問說能不能分享我在臉書的貼文,我說好。

當我以為大多數的人,沒遇到這問題,或是解決好了後…

12/4上午,我接到朋友的來電。

「胖子。為什麼iphone會一直關螢幕?」

原來朋友的同事,也發生一樣的狀況。朋友就打來問我了。

在提供解決方案後,就沒再接到電話,看來是順利處理好。

(目前iphone更新到ios11.2。可以排除此一情況)


關於這件事情,讓我想到賽門 西奈克,在ted上講過的一件事:創意的傳播



大多數的發明家或發現者,是前2.5%的人。

再來的13.5%則是第二手或第三手知道的人。

而大眾族群則是在中間的68%內。

最後的16%,通常是看到事情發生完了,或是改變了。而不得不配合的。

賽門在下面這部ted影片,有舉了例子。





當我看到他舉的例子時,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。

想到做“內容”的差異,想到了“改變”

如果拿我自身的例子來說。就這次iphone大當機吧。

12/2當下就發生,幾乎是在第一時間。就比例來說,我應該在災情的前2.5%內。

而遇到這樣的事故,我能做的就是處理,找到解決方案。

隨著時間的進程,慢慢在12/2的早上,我發現臉書上有些人有一樣的問題,並求救。(13.5%)

我就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給他們

再來到12/4,我接到朋友的電話,問說怎麼處理。此時apple已放出ios11.2,而我也更新完成。就建議朋友直接更新系統。(34%)

是的。在iphone大當機裡,我看到了這個傳播的層次。

而我能幫人處理問題,並不是在“我知道這件事”

是因為“我遇到這件事,並解決了”

也就是說,當你知道一件訊息時,你可能是2.5%  13.5% 34%中的人。

但這件訊息,你處理過了,解決的好。實際上你做過。理解過。

你就不單純是一個訊息的傳遞者,是一個執行者。

“執行”讓你從34%中,跳脫到前16%,夠特殊的經驗甚至於讓你變成最前端的2.5%

這個訊息的傳遞比例,不用跟太多人比較。只要跟你的朋友圈比較,或是你可以弱連結到的人群。

當你成為前16%的傳遞執行者時,也就是開始了“個人品牌”的建立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