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聽講心得}梁寧產品思維30講:產品經理觀看產品的五個層次

關於產品的五個層次,由外到內,分別是:感知層、角色層、資源層、能力圈、存在感。

梁寧一開始提到這五層,由外到內,由淺到深。並用人如何觀察一個人來舉例,就像顧客看到產品一樣。





感知層(外、淺)。

就是產品的外表,一個人的外貌。是你最先看到一樣東西的第一眼感受。


角色層(外、淺)。

就是產品在場景裡,給你的感受。以人舉例,在商店裡,就有店員跟顧客的角色;在家庭裡,就有父親跟孩子的角色。每個人都會因為角色,而有不同的表現與談吐。

資源結構層(內、深)。

就是一個人的背景,有怎樣的財力、體力、精神、人脈?因為每個人的資源都不同,就會推動你進入不同的狀況。

能力圈。

能力圈是透過滿足存在感產生的。就像一個人用演講,滿足他的存在感,那麼他就會在演講這件事產生能力。

存在感。

一個人的存在感,什麼時候得到滿足?是一個人行動的開關,透過存在感的滿足,會驅動一個人。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。



用人當例子,來講解“資源結構層”、“能力圈”、“存在感”,其實很好理解,但要如何轉換到產品上呢?
程天縱老師曾經提到過,一個產品設計對顧客來說,其功能分三層:必要、需要、可要可不要。



舉例:“杯子”



這是我家中的一個杯子。如果這杯子破掉沒有底,那麼它就不是以一個“杯子”的功能,存在於我家中。這就是產品的必要性與存在。

這是個“透明的杯子”,“透明”是這產品功能的“需要”。為什麼它需要是透明的呢?
這可以從我第一次它說起。其實我不太記得為什麼有這個杯子了,依稀好像是某次吃到“提拉米蘇杯子蛋糕”。
對的,它裡面就是裝蛋糕。“提拉米蘇杯子蛋糕”就是店家,賦於杯子的“角色”。
那麼這杯子還能裝什麼呢?布丁也可以,香氛蠟燭也可以。我個人還拿來裝過水晶。

到此,關於產品的五個層次,就以我個人的看法說完了。
“提拉米蘇蛋糕”這個產品,裝在“透明杯”裡,看起來很美味,就是第一眼看到它外型的“感受”。

裝“提拉米蘇蛋糕”的杯子,就是店家賦與它的“角色”。

這個“杯子”一定要有的設計,就是「透明」。

即然它是個“杯子”,那它當然要能裝東西啊。


另一例是我最常用的Apple產品



感知層:金屬外型,超優質感,Apple Logo。
角色層:家用/商用筆電,影音編輯,大型手持,手遊專機 XD
資源結構層: CPU/RAM/ROM/SSD/WiFi/面板
能力圈:macOS/iOS/Safari/Pages/Numbers/Keynote


存在感:最好的XX解決方案


最後,也是這篇文章想再應用的方式:「如何透過產品五層,來找到關鍵字。」
如果IG的每則貼文,都是一項產品,那麼要如何找它的hashtag呢?


這是我在發覺,可以用五層分析後,嘗試上的hashtag。

這套思維大致上就像下圖。




希望這個觀點,能幫助到不太會上hashtag的朋友們。 XD
有任何想討論的,也歡迎留言給我。謝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