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採購筆記}第一次的光華採購行:華碩UX410UF

如何挑選電腦?

打從Intel推出第二代I系列處理器後,我就曾跟朋友聊過:「處理器的效能,對於大多數的使用者,都是過剩的。」

這件事就這樣,來到第八代的I系列處理器。

想要完整發揮電腦的效能,需要好的處理器,適當的記憶體,高規的主機板,還不錯的顯示卡,速度快的硬碟。


在固態硬碟(SSD)普及前,電腦處理器的表現,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。
但整體效能無法提升,就是卡在硬碟速度不夠快。

而2018年挑選電腦時,大多數都配備SSD。
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,也不容易挑到效能差的電腦。
但如果一直在計較C/P值的話,反而容易陷入困境。

「電腦都那麼成熟了,為什麼我還要花比以前多的錢,買一台新電腦。」

「因為…你值得更好的。」


為何挑選華碩這個品牌?


早些年在銷售筆電。關於選華碩或宏碁那個好?
我都常都問:「是否會長期帶出國使用?」
會,就選華碩。因為它的國際保固,比宏碁好一些。

從保固條款來看。
宏碁提供的是「出國旅人臨時的維修服務」
華碩提供的是「商品保固期內,全球性依所在地區支援(有維修據點)的全球保固。長期旅居國外也適用。」

這次請我幫忙挑選筆電的朋友,剛好就是計劃要去美國留學一年。

為了讓他可以在當地,萬一不小心需要送修筆電,有較好的原廠支援,就建議他選華碩。


該挑選怎樣的規格配備?


關於電腦或筆電的規格配備,一直都是“預算先決”。

筆電價格,2萬以下、2~3萬、3萬以上,算是三種不同的門檻。
2萬以下,會進入無止境的C/P值比較。
2~3萬,不容易買到效能太差的筆電。
3萬以上,看爽就可以下手了。
(以上針對Windows的使用者,而且不是重度要求效能的。)

桌上型主機,有自己的價格配法。
Apple的話,則是另一個境界。


在2018年5月,預算充足,請選第八代Iintel處理器。
4或8GB的記憶體。128GB的SSD+1TB傳統硬碟,或256GB以上的SSD。
顯示卡看需求。
光碟機不一定要。選重量輕的,通常都沒有光碟機。

採購過程


陪同友人抵達光華後,順從直覺,選了一間華碩電腦。
因友人事前已經做過功課,所以有指定機種。
銷售人員先拿出原廠DM,跟我們確定機型後,就拿他們的實機出來,給友人參考。

最後以低於網路價格95折,入手。

購買:華碩UX410UF   玫瑰金

另外加購4GB記憶體,升級到8GB。與1TB傳統硬碟。
加購這兩樣東西,其實是基於安全感。
在SSD與第八代處理器的配合下,4GB記憶體文書處理已夠用,升到8GB是怕不夠用。
再加裝1TB傳統硬碟,是為了筆電那天故障的話,可以用傳統硬碟救資料。


結論


在這一次的採購流程中,很大部分是處理“安全感”。

在國外萬一需要維修,會不會被騙?
原廠有國際保固,不用怕。

記憶體會不會不夠用?那就升級8GB。

硬碟會不會太小?那就加裝1TB傳統硬碟(方便資料救援)

其實預算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。

很多時候,在採購的過程中,如果能確定自己實際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那剩下的事情就都很好處理了。

如何評估每個問題的重要性?這時候“優先地圖”就很好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