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閒聊WWDC2018與AR}它不是iPhone,它是我的魔法書。

WWDC2018後的閒聊


2018年6月6日(台灣時間),上班時與同事閒聊。

同事問起WWDC2018的一些事,其中包含對於AR的應用。

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中,關於AR,最有趣的莫過於樂高遊戲。

另一件則是“Measure”的測量應用。

在AR的技術應用中,相機鏡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

而拍照APP的應用,某一方面,也替AR打下很重要的基礎。

單純一個AR的技術,無法成為殺手級的應用程式。

要成為殺手級的應用程式,一定是一連串的程式設計,與應用的過程。

在AR真正要進入人們的生活中,某一個應用場景,是很實用的。

那就是:即拍即掃即翻譯。



即拍、即掃、即翻譯


在使用iPhone保存資料的過程中,試過不少掃描APP。

最一開始是用相機單純拍下來,還無法轉檔,要去除不要的東西也很麻煩。

後來用了Evernote Scannable。它可以分類你拍的東西,看是名片、文件、圖片…等等。

而Evernote Scannable的缺點,是常常要上傳到Evernote,才能使用。

Evernote限定的流量,很容易就用完。

目前2018年,我較常用的是Office Lens這個APP,它能掃出文件、名片、相片、白板。

還能選擇你要把掃完的檔案,存放在那個位置。


另外一個曾用過的軟體,是Google翻譯,可以拍照畫線翻譯的版本。

在各式的拍照APP中,其實都是在調校“識別程式”

天天P圖教會AI,認識人的五官。

人像優化的APP教會AI,認識人體(全身或半身)

掃描文件的APP教會AI,認識平面文件與文字。

iOS12的Measure教會AI,認識平面與立體的差別。

在App Store中,還有各式各樣的APP,在提供功能的同時讓機器學習。

當有一天,一個APP能直接判斷平面與立體,並包含文字與圖片。

那麼也許它就變成一本翻譯魔法書,用AR的方式,表示出你熟悉的語言,讓你快速理解看到的事物與文字。

無需拍照,無需點選,只要打開APP,就能翻譯你眼前的一切~~~~~~~~~

如果眼前是一份菜單,最好能順便秀出餐點的真實面貌~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