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自我探尋}為何不專心從事保險業?(上)

怎麼會進保險業?

在2016年的三月,有朋友邀請我加入保險公司,當時的我在幫忙擺攤,而攤位的原物料成本有點高,獲利很少。

因為保險業務員需要考試,我就邊擺攤,邊準備相關內容。

在同年的五月,正式加入保險公司。

同年七月才有第一份保單簽成。

加入保險公司後,就一直配合單位的方法,但心中也不時出現疑問。

「這樣的組合搭配好嗎?」

「這樣的利息真得高嗎?」

習慣網路自學的我,開始從網路尋找資料。

在找資料的過程中,也發現有趣的事,那就是保險資料網路上很多也很少。



很多是指所有的文件,都必需放到保發中心上,所以每一份內容,你在網路上都查得到。

很少的意思是,你在單位學的一切,通通在網路上都找不到。因為那一切說法,通通違反金管會規定!

保險業的怪異

在進入保險的前一份正式工作是房仲(高風險低利潤),這份工作一樣常有兩套說詞,對買方是一套,對賣方是另一套。(也許我待的公司是很傳統的吧。)

找我進保險業的朋友,也是前一份房仲的同事。當初說服我進入保險業,除了常見的創業說詞外,就還有一些大餅。其中包括:「不用客戶面前說一套,做的是另一套。」

等到實際進公司,多學點東西後,才發現根本不是上面那回事。

保險相關販售有許多規定,而許多單位並不遵守相關規定。
(儲蓄險不得以利率為銷售手法。)
(實務上誰買儲蓄險不是看利率?)

(不得自製DM型錄銷售。)
(上菜市場就看得到老業務員,用自製DM誤導消費者。)

進單位前,有人跟你說:「這裡可以誠實做自己。」,有人跟你說:「我們是幫助人的事業,這是做好事。」,有人跟你說:「可以努力兩三年,享樂一輩子。」

進單位後……有段內容,有真有假。可以確定的是,選擇正確的路一定很辛苦 XD


到底保險是什麼?

在一連串跟單位教學的衝突中,我從PTT上找相關資料來看。

花了一段時間,我把「買保險」視為「個人價值觀的選擇」。

為什麼要說是一種價值選擇呢?因為我看保險的商品時,例如儲蓄險,會想問為什麼它能給付利息?利息是那裡來的?利息是怎樣算出來的?

在試算IRR值時,發現根本不是單位說的那麼一回事。

在這段過程中,我找到<綠角財經筆記>、<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>、<平民保險王>、<投資人宣言>、<陌生開發心理戰>,這些書與部落格來讀。

常有人會說儲蓄險與投資型保單是投資,實際看懂背後的金流,就覺得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
投資是投資,保險是保險!


關於醫療險


關於醫療險更有趣,特別是終身醫療。
(這邊提一下,保險是幫助到許多人沒錯,特別是在理賠的金額夠高時)

保單是種契約,即然是契約,就表示「怎麼賠?會不會賠?」全白紙黑字寫清楚!

而一份終身醫療的內容,就像一份天長地久的承諾一樣。

再加上終身醫療又是依循<全民健康保險>特化來的,在全民健保開辦前,根本沒有終身醫療。

也就是說我小時候聽到的,保險賠很多錢的,幾乎都是定期險,而且是壽險!


關於定期險與終身險


在查覺認知與實事上的差異後,我以開始新的比較旅程。

開始找定期險來看,開始思考定期險與終身險該如何選擇。

(錢多就買終身,超多錢根本不用買醫療險。)
(壽險買定期,買得夠多就不用怕。)

但定期險與終身險的選擇,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。

實現生活中,太多人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,只覺得繳20年就結束很好。

實際上一份保單,總保費3萬元,有可能1萬8是終身險,剩下1萬2仍然是定期。

當我覺得定期比較好時,下一個決擇就是公司。在單一保險公司是很難出保障足夠的定期險的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