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2o送餐營運

文章著作權均屬於xdite。
本文只是與朋友討論時,統一貼上方便閱讀。

先附上北京的外送照片。一樣來自xdite







# O2O 的運營模式
O2O 送餐運營,基本上分兩種模式。一種是自己做便當、一種是幫人運便當。
運便當又有分兩種,一種是點對點運便當(比如說消費者想吃什麼就吃什麼),一種是每天有菜單(只有固定菜單可以點)。
選擇哪種方式運營對為來這個事業要面對的挑戰截然不同。
## 自己做便當 V.S. 幫人運便當
### 自己做便當,自己運。
這理論上是出餐最有效率(10 min - 15 min 內可以送到)的方式。然而這是最耗資本的方式。
這種方式,面臨的是食材供應鏈、與食材浪費的問題。非常燒資本。但客戶最喜歡,因為可以瞬間就拿到便當。
### 別人做便當,固定菜單。
這是次有效率的方式。因為成本 100% 自己負擔的機率沒那麼大。但是牽扯到「便當供應鏈」以及「存放運輸技術」
考慮的因素在於你能不能談到夠有品質的便當,以及從便當出廠到車上,怎麼保溫。可以放幾個小時。
報廢要怎麼分攤成本。
### 代購餐點代運
這是對平台方資本負擔最輕的方式。但運送時間最長,司機人力最難調配。客戶最難接受這麼長的運輸時間。
每一種運營方式打的其實是不同客戶,然而目前北京卻是第三種最盛行。矽谷卻是 2 or 3。


# O2O 的運營難題
送餐 O2O 難做是因為同時挑戰了幾大難題。
1. 物料庫存與保存所產生的現金壓力(報廢率)
2. 客戶對服務要求的速度(送貨的要求在 1hr 內,不在 1hr 內會暴怒。。。。)
3. 運送的人力 ( 用餐時間出現的高峰人力需求 )
簡單來說,如果京東早上買一個硬盤,通常預期的期待是 4hr 內到。
* 然而硬碟不會壞,不會因為不在時間內運送而報廢
* 客戶不會因為不在 4hr 內送到暴怒,6hr 送到是可以接受的事。如果你要 2hr 內送到,京東加價 99 RMB 很合理。
3. 可以分佈在非交通高峰期運送,而且還可以跟其他貨品疊著送。
這樣你就知道送餐的門檻壓力在哪裡。
別看很多 O2O 募資案金額高,募到的錢 50% 以上都是在運營。甚至可能還不夠。

# O2O 的技術密集問題
常識的部分我就跳過不講。一般服務都有 iOS / Android / Web 三端。同時維護三者 API 且要時常更新,是挺困難的一件事。
但是很多人其實不知道送餐平台技術坑主要在哪裡。
1. 菜單更新。
點對點的好做。
但是如果是光是固定菜單的服務。
Available Menu 就是一個難題。一個方圓 3 公里內可以點的菜單。就是一件可怕的事。
所謂的庫存甚至是方圓 3 公里的車上的總庫存。總庫存有了,如果單一的單量太大,可能會無法送,或者是能夠供應的出餐點(車)會超過消費者預期時間。
然而要是消費者聰明到拆單下。供餐方會受不了,因為一次調用了供餐方大量送餐資源。
2. 配送時間
配送時間是個大難題。如果是餐在車上,算車型距離 + 路況就行。
如果是取餐,那麼確切要多少分鐘,非常難算。
還有配到公寓以及配到一樓門邊,那是完全不同等級的計算方法。
3. 配送演算法
出餐檯是人配還是機器配。
點對點模式甚至比較好做,是因為不需要理會出貨庫存。直接 assign 人力就行。
如果是按照送貨點庫存或送貨車庫存,演算法極度複雜,甚至是不同城市有不同模型。
4. 結帳金額
北京的結帳金額很乾淨。沒有小費,只有商品費與運送費,加上紅包(折價卷)(打折),或者是餐品搭配減價。
光這樣的結構就有點複雜了。
你不知道的是如果在美國有各地不同的稅率,針對不同的冷熱菜品,稅率是不一樣的。
折價卷與會員費產生的稅務問題,也會搞死開發者。

# O2O 的配送人力
矽谷瘋 O2O 那時,其實面臨到最大的問題,是缺工。因為事實上就沒有那麼多「藍領」與「閒置人力」可以用。
是「人力供應鏈」的問題。
有那麼多家打車軟件,那麼多某某物快遞、送餐服務,事實上工人根本不夠。
再來是
雇用產生的員工法律福利問題。
很多矽谷 O2O 後來產生很大的阻力是,這些被聘用的送貨者,是屬於「正職聘用」還是「兼職聘用」?
## 正職聘用
為什麼不走正職聘用。其實這會出現一個問題。有些貨物送貨密集就在午晚餐,其他時間沒事幹,付全天薪水公司其實是受不了的。但不付全天薪水,是員工受不了。
但是這樣的方式,無法應對會有「需求 peek」產業的公司。
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午餐幾百單,晚餐一兩千單,中間沒人下單。。。。
但是一個人午餐時間頂多送三個地方已經是極限。。。。
還有,有些司機正職聘用,甚至是他午餐只跑一單,就去休息了。因為都拿一樣的錢。
## 兼職聘用
兼職聘用的公司,Uber 輸了官司其實當時影響很大。因為幾乎所有的 O2O 的需求都是時間 peek 型。全職聘用沒有任何公司承擔得起。
但是在美國人人都想要有「正職聘用」的 package,特別是保險。
所以要是通通改成正職聘用。這行就直接完蛋了。
這幾乎是這行,「不能講」的秘密,因為說不說出來都是「政治不正確」。不正職聘用,你會覺得該公司無良(但人家也是勉強生存)。但正職聘用,世界上這個經濟模型就會立刻消滅。
所以 Uber 拼命想要打官司不把它搞到白紙黑字是有原因的。或者是跟世界上其他政府討論出一個結論,也是有原因的。
因為這是新物種,要是照「舊模式」走,這個模式沒人搞的起來。
也只有中國這種國家,人夠多,法律執法也夠灰,才可以搞的如此昌盛。雖說如此,中國戰場也是血流成河。流到最後一刻,才生出來一個網約車專法。
這一系列文章,我甚至是跳過那些都知道都在吵的議題,光寫從行內裡面運營討論的角度。

# O2O 的供餐運送品質問題
看很多 UberEats 、美國其他送餐平台、北京的送餐品質討論。我要講的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
這要跟哪一方的市場比較大有關。
在美國,
* 供餐者很大 (餐廳覺得自己不一定需要外賣)
* 送貨者很大 (到處缺工)
所以要去經營「送餐」最後成果「品質」這件事是很困難的。
然而在北京
* 供餐者很小(餐廳競爭壓力很大,需要外帶拓展店名氣,與營收)
* 送貨者很小 (能夠送貨的人太多了,而且都是點對點訂餐,送貨時間壓力在送貨者身上,不是在平台身上)
所以造成了中國
* 外賣技術不斷的再改進
* 外賣包裝不斷的再改進

# 城市結構問題
談完主要運營問題,再來講收入問題。
前面提到了消費者對運送品質的高要求。但是回本從哪裡來呢?
美國是中國之外,O2O 產業最大的國家。還有一個問題是,城市人口數量還是不夠多。
O2O 是一個資本、人力、技術超密集的產力,這意味著投資了這麼巨大的支出,在當地的運營一定要能夠回收。因為你不可能花了這麼多錢,只做一個 200 萬人口城市而已。甚至你要做超過 10 座 200 萬人城市才能回得了本。
然而美國人口四億,人口超過 200 萬,甚至超過1000 萬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數。中國人口 14 億,人口超過 200萬的城市遍地都是。
這自然決定了演化速度與成果。
好了,今天就寫到這邊吧。看完如果你還有 O2O 送餐創業的想法,我大概會覺得你是瘋子。
什麼「政治正確」的立委國家大數據 App 之類就別提了。不知道哪個星球的人才會講這種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